微语录
当前位置: 首页 经典语录

揭露人性丑恶的句子(揭露人性真相的9句话)

2024-11-09 09:01:18 100

成功学专家希尔说过:“《人性的弱点》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。”


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,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人性问题。


读懂书中最能揭露人性现实的9句话,我们便能更深刻地认清世界的真相,进而活得通透,处世从容。



  • 憎恨伤不了对方一根汗毛,却把自己的日子弄成了炼狱


看过这样一个故事。


一个小沙弥去担水,回来路上被蛇咬后,他赶紧回寺院处理好伤口。


接下来的几天里,一想到被蛇咬伤,他就闷闷不乐。


他对那条蛇怀恨在心,每天拿着一根长竹竿,等待那条蛇出现,白天无心打坐,夜里睡不好觉,总想去报复那条蛇。


这一幕被法师看到了,法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:

“蛇咬了你,蛇都走远了,你还怀恨在心,停留在过去的伤痛中,你是在自讨苦吃,莫不如放下。”


要知道,憎恨并不会让对方损失什么,它只会让自己伤神伤身,得不偿失。


哲学家康德说过:“生气,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。”


忘记仇恨,才能收获内心的喜悦与平和。


一个人最狠的报复,莫过于不受他人所左右,努力活成令人艳羡的模样。



  • 许多人无法成为一名良好的与人交流者,主要是他们只会谈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,而这些事情却令其他人感到无聊透顶


知乎上有个提问:“你有没有遇到过聊天只喜欢谈论自己的人?”


有个高赞回答说:

“其实不只聊天,生活中很多事情人们都更倾向于关注自己。”


这世上,人的所有行为动机,其本质都是利己。


友情中,我们会在权衡利弊后,才决定是否愿意付出更多;


婚姻里,我们都希望自己是被照顾、被宠爱的那个;


即便亲情,有时候我们也依然只关注自己是否被满足,从来不考虑对方是否愿意。


可凡事只在乎自己,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,久而久之,只会让人想要远离。


我们唯有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,才会更容易被接受。


懂得换位,生活便会少一份羁绊,多一份顺畅。




  • 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,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


丘吉尔曾说过:

“没有永远的朋友,也没有永远的敌人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”


话虽刺耳,却特别真实,成年人的世界,真心朋友固然存在,可多数是利益维持。


利益一致是朋友,利益冲突就是敌人。


网上有这样一个提问:“朋友之间扯上利益关系还会走远吗?”


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:


他和朋友一起开店,说好一个出技术,一个出资金。


不曾想,最后朋友觉得自己提供了启动资金,应该分得更多利益,两人因此闹掰。


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


说到底,多数感情的维系,全靠一个利字。


我们唯一能掌握的是做好自己,不断向上的路上,一定会遇到重情而轻利的人。



  • 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,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,它是有心人的世界


人生在世,多数人都陷入名利的漩涡,整日为此奔波劳碌。


可如果总被欲望裹挟,被生活推搡着去追逐,而忘却生活最本真的意义,既会劳神费力,又会因欲望未被满足而郁郁寡欢。


老子曾说:

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常足。”


意思是说,天下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不知足,最大的罪过莫过于贪得无厌,只有知道满足的富足之人,才能获得永远的富足与快乐。


就像95岁的查理芒格被人问及长寿秘笈时,他说:

“不过度消费、不放纵欲望,保护心情愉快,不纠结于内心的烦恼,这些简单的事情都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。”


一江春水一江涛,一山更比一山高。


无论我们活成什么样子,这世上永远有我们够不着的地方。


唯有学会以富足的心境对待生活,以简单的心态看待世界,人生才会豁然开朗。




  • 最重要的,不是别人有没有爱我们,而是我们值不值得被爱


安徒生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:


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,穿上了一件“看不见”的新衣,赤裸地举行游行大典。


结果,大臣们为了恭维皇帝,都夸这件根本不存在的衣服好看,而皇帝也信以为真。


生活中,如同这样的人大有人在。


他们虚荣心作祟,把别人的称赞当成是生活下去的动力,却从不审视自己是否值得被认可。


要知道,如果自身没有能力,再多认可也只是虚假的奉承。


它不仅不能增加个人价值,反而会让我们逐渐迷失。


看过一句话:

“被爱也是一种能力,因为只有足够优秀,才有被爱的资本。”


一个人若想持续被人喜爱,唯一的办法就是,永远清醒的看待自己,提升自己。


当我们真正变得优秀、有价值,鲜花和掌声自然时刻存在。



  • 一个人想平庸,阻拦者很少;一个人想出众,阻拦者很多


生活中,很多人一面想去做成某件事,一面却被惰性支配,迟迟不肯行动;


或者因为遇到阻力和障碍,就灰心丧气,停滞不前;


亦或许一旦受人质疑,就怀疑自己的选择。


亚里士多德说:“优秀是一种习惯。”


同样,平庸也是一种习惯,一种选择放弃、甘愿平庸的习惯。


人生就是如此,你觉得容易,说明你在走下坡路,正慢慢平庸;你觉得困难,证明你在走上坡路,正一点点接近成功。


村上春树起初决定以写作为生时,周围人嘲讽他,觉得他异想天开。


可他偏要实现梦想,于是不顾他人嘲笑,每天早上4、5点起床,工作5-6个小时,写4000字,坚持数十年。


正因如此,他成了享誉世界的作家,获奖无数。


凤凰涅槃正是经历了痛苦,才会有震撼人心的美丽。


成功从不会唾手可得,只有敢于突破层层阻力,迎难而上,才会走上巅峰。




  • 若想激怒对方,你只需以激烈的批评作为武器;即使那批评合情合理,对方都可能会记恨终生


莎士比亚说过:

“一个人宁愿听一百句美丽的谎言,也不愿听一句直白的真话。”


生活中,每个人都只愿意接受夸奖,即便它虚伪;每个人都不愿意接受批评,哪怕它真实。


然而,不接受真话,就是放弃提升自己的良机。


看过这样一则故事。


徐悲鸿画展上,一位老农看到《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》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,便对徐悲鸿说:

“先生,你这幅画的鸭子画错了,您画的是麻鸭,可是现实中雌麻鸭的尾巴没有这么长的。”


已是大师的徐悲鸿听完后,不仅没发怒,反而坦然接受了批评,表明自己疏于写生,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。


一个真正聪明的人,会像徐悲鸿这样,懂得利用别人的批评,让自己更优秀。


我们只有勇敢面对别人的批评,提醒自己,才能修正不足,不断成长。



  • 人性就是人性,别指望人性会因你的慷慨而有所改变


纪伯伦曾说:

“永远不要试图改变一个人,除非他自己想要改变。”


越长大越发现,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,一个人也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宽容和慷慨而改变。


如果总幻想让别人变成我们想象的样子,必将陷进失望的苦痛中。


而当我们学会放低对别人的期待,生活才逐渐舒心。


纪录片《人生的果实》里,修一和英子是一对夫妻,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同。


修一做事缜密,喜欢整理,所有东西都会做好分类,放在固定位置,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。


英子却做事不够细心,东西总是随意堆放,还囤积各种各样的餐具。


面对两人的不同,修一说:“她就是这样,我结婚的时候就知道。”
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每个人都不会轻易被改变。


我们无法改变别人,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。


学会尊重彼此的不同,改变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,才是幸福的开始。




  • 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:你成功了,他妒嫉你;你失败了,他笑话你


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螃蟹定律:


如果竹篓中放了一只螃蟹,必须要记得盖上盖子,否则它就会爬出来。


但如果竹篓中放了很多螃蟹,就不必再盖。


因为,一旦有螃蟹想要爬出去,其它螃蟹就会用大钳子把它拖下去,然后会有另一只螃蟹踩着它向上爬。


如此循环往复,无一只螃蟹能够成功。


生活中也不乏“见不得别人好”的现象。


自己没有得到升职加薪,如果别人也没得到,自己就不会那么伤心;而一旦别人得到了,而自己没有得到,就会嫉妒,甚至想方设法拉他下来。


其实,见不得身边人好是在断自己的后路,最终受害的是自己。


俗话说:“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。”


帮人就是帮己,渡人就是渡己,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,成就他人才能成就自己。



罗曼·罗兰曾说:

“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。”


真正的智者,会在认清人性真相后,避开阴暗,拥抱光明。


当一个人承认人性的泥潭,认清人性的弱点,依然热爱生活,才能活得淡定从容。